采用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PSC)研究疼痛个体差异的机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6-9852.2019.07.004

采用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PSC)研究疼痛个体差异的机制

引用
慢性痛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临床资料发现,即使接受同样的痛刺激,病人对疼痛的评估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疼痛的个体差异,目前还缺乏实验室模型,其机制也不甚清楚.遗传性红斑肢痛 (IEM) 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疾病,远端肢体给予温热刺激,病人会出现剧烈的烧灼痛.研究发现,IEM 的分子机制是:外周感觉神经系统的电压门控 NaV1.7 通道出现功能获得型突变 (gain-of-function),从而导致背根神经节 (DRG) 的神经元兴奋性增加.临床发现一个意思的现象,即使病人携带相同的 NaV1.7 通道突变,疼痛程度也存在差异.

25

2019-07-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487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1006-9852

11-3741/R

25

2019,25(7)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