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6-9852.2017.08.017
多模式镇痛对胃肠肿瘤开腹手术病人活动性疼痛的影响
胃肠肿瘤手术涉及范围广泛,创伤较大,手术创伤所导致的疼痛是病人、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护士等共同面临的挑战.虽然现代镇痛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和进步,临床仍有80%以上的手术病人经历明显的术后疼痛 [1],Srikandarajah等 [2]的Meta分析表明术后3天内活动性疼痛强度是静息性疼痛的0.95~2.26倍,活动性疼痛减轻可促进病人术后躯体功能的最大恢复 [3].临床常用的镇痛方式有静脉镇痛和硬膜外镇痛,前者存在镇痛不全,吗啡消耗量多,药物不良反应增加等问题 [4],后者镇痛效果优于单纯静脉镇痛,但术后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高 [5].多模式镇痛是通过联合应用能减弱疼痛信号的阿片类药、区域阻滞和主要作用于外周以抑制疼痛信号的触发为目的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而实现 [6].多模式镇痛可有效地缓解术后疼痛,显著降低术后病人应激反应、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术后康复[7].国内外研究[5, 8~10]揭示结合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 TAPB)的多模式镇痛可有效地缓解腹部手术后疼痛,但是TAPB联合静脉镇痛泵(intravenous analgesia pump, IAP)对胃肠肿瘤开腹手术后活动性疼痛的影响研究尚缺乏 [8~10].本研究旨在探讨该多模式镇痛策略对胃肠肿瘤术后3天活动性疼痛控制的效果及安全性,为病人术后疼痛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多模式镇痛、胃肠肿瘤术后、开腹、手术病人、活动性、手术后疼痛、静脉镇痛泵、药物不良反应、非甾体抗炎药、发生率、并发症、硬膜外镇痛、住院时间、肿瘤手术、镇痛技术、镇痛方式、镇痛不全、应激反应、信号、疼痛强度
23
R61;R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571039;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08085MH160
2017-08-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625-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