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红外热像“下肢神经刺激征象”机制探讨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6-9852.2013.03.006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红外热像“下肢神经刺激征象”机制探讨

引用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红外热像(infrared thermal imaging,ITI)“下肢神经刺激征象”的发生机制,并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新疗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我院疼痛科LDH患者分为2组.第1组为LDH不伴主诉患侧下肢发凉者(n=46),第2组为LDH伴主诉患侧下肢发凉者(n=20).于治疗前、后分别评估患者VAS并行下肢ITI检查,研究ITI“下肢神经刺激征象”的机制.结果:两组治疗前下肢VAS分别为6.58±0.97、6.45±1.05,治疗后VAS分别降至1.33±0.64,1.30±0.73;两组患者治疗前ITI均出现“下肢神经刺激征象”;下肢疼痛程度越重,“下肢神经刺激征象”越明显.第1组和第2组中11例患者经治疗疼痛缓解后其ITI未再表现为此征像,第2组有9例患者于治疗后ITI仍存在“下肢神经刺激征像”,主要表现为患侧下肢前内侧或后侧低温区.结论:LDH患者ITI“下肢神经刺激征象”发生机制并非通常认为的腰、骶神经根中交感纤维和/或窦椎神经受刺激所致,而主要是由疼痛刺激引起的一种脊髓反射,进而引起患者下肢的交感缩血管反应;椎旁交感干和/或两侧交通支受刺激引起下肢缩血管反应是LDH患者ITI表现为“下肢神经刺激征象”次要机制.

腰椎间盘突出症、红外热像图、下肢、神经刺激、机制

19

R68;R69

2013-05-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52-15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1006-9852

11-3741/R

19

2013,19(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