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235X.2015.04.018
译入与译出:困惑、问题与思考
翻译在世界文明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而独特的角色,它构建并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借鉴与尊重,成为世界交流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从中华文明的演进来看,对异域文化的译入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东汉至唐宋的佛经传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五四运动时期的西学东渐,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直接参与了中国文化、宗教乃至社会的变革、改造与更新,体现了翻译与重大社会实践之间的深刻联系。然而,如果从翻译史的视角反观中国文化的译出,我们不难发现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看,与异域文化的译入相比均存在着较大的反差,虽然也有16世纪到18世纪的中学西传,但从整体上来说,对中国作品译出的关注与重视均远远落后于对外国作品译入的关注与重视。步入新时期之后,中华文化的译出成为国家的文化强国方针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战略,对于其中实践、理论以及经验的探讨和研究也成为绕不过去的重要环节。从当前来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外文化译入与译出的不平衡,由中国政府推动的主动译出应该在中国文化外译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中国文化应该怎样更好地参与世界对话,实现平等、双向的交流,学术界,尤其是翻译学界仍存在着不小的争议与困惑。针对这一状况,我想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做出一点思考,澄清一些迷思。
困惑、异域文化、中国、科技翻译、五四运动时期、外国作品、重要战略、中学西传、中外文化、中华文明、中华文化、政府推动、西学东渐、文明进程、文化强国、社会实践、明末清初、交流、佛经传译、学术界
I20;H31
2015-05-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