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的一百万种死法--关于贾平凹《老生》的病相报告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2-235X.2015.04.008

长篇小说的一百万种死法--关于贾平凹《老生》的病相报告

引用
自从2008年获得茅盾文学奖的《秦腔》之后(或可再往前追溯),贾平凹的小说创作越发萎缩。《高兴》《古炉》《带灯》《老生》一路追读下来,虽则一如既往的既厚且重,表现题材和叙述方式刻意求新求变,却横看竖看不好看了。笔者并不否认他的新作《老生》保持着相当的艺术水准,在当代文坛中并非下品--然而其畅销与小说品质无关,主要得益于如假包换的“贾氏出品”这块招牌,但是将其放在他的小说王国里观照,恐怕就属于滥竽充数的失败之作了。“贾叔”今年60多岁,相信他的小说技艺已经臻于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了,这本书应该是“人书俱老”的作品。问题也出在这里,写小说并不像练习书法,后者需要经过百千万次的临摹重复,目的是尽快达到书艺成熟的地步,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风格;写作则不然,许多大作家都主张对丰富的写作经验“格式化”,进行清仓处理,如此这般才能迎来崭新的杰作的诞生,不再活在成名作的光影里,从而实现自我突破。耽于书法且自恃其能的贾平凹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当然他也曾经表示,给人写字比写书来钱更多更快,莫不是因此而荒疏于小说创作了吧?

长篇小说、贾平凹、小说创作、茅盾文学奖、自我突破、艺术水准、叙述方式、写作经验、书法、求新求变、当代文坛、表现题材、格式化、作品、作家、招牌、清仓、秦腔、品质、名作

I20;I2

2015-05-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45-5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图书评论

1002-235X

21-1035/G2

2015,(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