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的伊斯兰风尚(下)—伊斯兰文化对明中期釉彩技艺的影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本土化的伊斯兰风尚(下)—伊斯兰文化对明中期釉彩技艺的影响

引用
所谓斗彩,即釉下彩与釉上彩的结合,运用于瓷器须先高温烧成釉下彩,再低温烧出釉上彩.此技术在中国最早见于金代中晚期[34~ 36].而在伊朗,一种称为"米纳伊" (Minai)的釉陶流行于12世纪晚期至13世纪早期,即是采用釉下彩和釉上彩结合的多次施彩的技术(图l2),金代中晚期零星出现的斗彩,应是受其影响的产物[24].就精美程度而言,金代斗彩远不及明中期的斗彩,毕竟后者是景德镇官窑技术(尤其是成熟的青花技术)的产物.在高温还原焰中,钴料的着色力强,不易色散,适于勾绘.所以明中期的"斗彩"常以青花为纹样骨架,其间填充各色低温釉彩(图13).此填彩技法在伊斯兰"米纳伊"陶乃至更早的陶器上已较常见(图12、14),也让人想到景泰蓝和珐华的"起线填釉".成化斗彩上,低温釉彩的丰富程度更胜于明景泰款的掐丝珐琅[30](P382).

49

TQ174.74

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07BA11《我国西北部古代艺术的文化多样性研究—亚欧内陆与古代中国的文化交流》;2011年度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重点项目ky1101《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与建筑中的伊斯兰文化要素研究》

2013-03-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80-8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陶瓷

1001-9642

36-1090/TQ

49

2013,49(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