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分泌蛋白转运机制的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弓形虫分泌蛋白转运机制的研究进展

引用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机会性病原,专性细胞内寄生,几乎感染所有的温血动物及人类,危害严重.弓形虫在中间宿主体内主要有2种存在形式,即速殖子和缓殖子,缓殖子外被囊壁,以包囊形式存在[1].速殖子的入侵、增殖和逸出是弓形虫传播必不可少的过程,任何一个步骤出现异常都不能使其正常寄生. 弓形虫的顺利入侵、增殖和逸出主要依赖于其3种独特的分泌细胞器,即微线体、棒状体和致密颗粒.虫体入侵时,首先产生微线体蛋白(Microneme proteins,MICs)和棒状体颈部蛋白(Rhoptry neck proteins,RONs)将弓形虫锚定在宿主细胞膜上,随后穿过细胞膜进入宿主细胞,释放棒状体蛋白(Rhoptry proteins,ROPs)和致密颗粒蛋白(Dense granular proteins,GRAs),形成纳虫空泡(Parasito-phorous vacuole,PV).ROPs可调控宿主细胞的免疫应答促使宿主细胞提供有利环境维持自身增殖和生存;部分GRAs被分泌到PV参与形成纳米微管-囊泡网络,摄入生长必需养分并调控自身抗原的暴露,也可以分泌到宿主细胞,调节宿主基因表达,触发宿主免疫反应[2].

57

S855.9(动物医学(兽医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30096,31672544

2021-12-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85-88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兽医杂志

0529-6005

11-2471/S

57

2021,57(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