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类干扰素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0529-6005.2001.12.016

禽类干扰素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引用
@@ 1简介自1892年Ivanowsky发现病毒后不久,病毒学家们就发现了一种与抗体无关的病毒之间的干扰现象(Interference).干扰素(Interferon,IFN)就是在1935年Isaccs和Lindenmann[1]研究禽流感病毒的于扰现象时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中发现的一种具有干扰病毒繁殖作用的因子.1963年Lampson等纯化了这种因子,证明其分子量为20~34 KD的蛋白质.之后研究者对人类及哺乳类动物的干扰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研究表明干扰素是一类能诱导人及动物细胞产生多种广谱抗病毒蛋白的类激素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生物学活性. 哺乳动物的干扰素分为两类,Ⅰ型干扰素和Ⅱ型干扰素.Ⅰ型干扰素又主要包括IFN-α、IFN-β、IFN-ω和IFN-τ,他们具有相关的结构并享用同一类受体,前3种主要是对病毒感染的应答产生的,能诱导机体抗病毒蛋白的产生.Ⅱ型干扰素又称免疫干扰素即IFN-γ,是由活化的T淋巴细胞在诱生剂的作用下产生的,与Ⅰ型干扰素不享用同一类受体,对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是哺乳动物主要的巨噬细胞活化因子[2].

禽类、Ⅰ型干扰素、分子、生物学研究、抗病毒、巨噬细胞活化因子、病毒蛋白、哺乳动物、鸡胚绒毛尿囊膜、生物学活性、禽流感病毒、免疫干扰素、哺乳类动物、受体、免疫系统、免疫调节、淋巴细胞、干扰现象、动物细胞、调节作用

37

S858.324(动物医学(兽医学))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31-3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兽医杂志

0529-6005

11-2471/S

37

2001,37(1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