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引用
组织经历一定时间的缺血后恢复血流灌注,不仅无法使组织器官功能得以迅速恢复正常,反而加重组织器官炎症反应、结构破坏、甚至出现严重功能障碍,这一过程被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这种损伤常发生于医疗过程中,如器官移植、溶栓治疗、动脉搭桥术、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低血容量性休克等,进而出现肝、脑、心、肺、肾、肠等多器官功能损伤,成为影响缺血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肝脏 IRI(HIRI)最为常见和严重,限制了肝切除术的适应症及边缘性肝脏供体的应用,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肝脏外科及肝移植的发展和普及。HIRI 可分为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冷缺血再灌注损伤,二者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相似,其机制涉及诸多因素,与代谢障碍、氧化应激、细胞活化、炎症反应等有关,各个因素形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近些年,蛋白酶抑制剂、自由基清除剂、钙通道阻滞剂、某些激素或中药等均已被证实可从多种途径有效抑制 HI-RI。目前,新型免疫抑制的应用及基因治疗等也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资料就 HIRI 发生发展的常见机制(见图1)加以综述。

肝脏缺血再灌注、热缺血再灌注损伤、reperfusion injury、组织器官、炎症反应、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多器官功能损伤、低血容量性休克、自由基清除剂、钙通道阻滞剂、蛋白酶抑制剂、病理生理过程、动脉搭桥术、治疗效果、应用、医疗过程、氧化应激、研究资料、血流灌注、细胞活化

R65;R6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0416;天普研究基金01201046;吉林省科技厅国际合作研究基金2011742;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015178

2015-10-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602-160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实验诊断学

1007-4287

22-1257/R

2015,(9)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