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败血症病例内毒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菌体中存在的毒性物质的总称。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成分,由菌体裂解后释出的毒素,又称之为“热原”。其化学成分是磷脂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其毒性部分主要为类脂质A[1]。内毒素位于细胞壁的最外层、覆盖于细胞壁的黏肽上。各种细菌内毒素的毒性作用较弱,作用机理大致相同,可引起发热、微循环障碍、内毒素休克及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革兰氏阴性菌菌血症占相当大的比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菌血症实验室诊断的传统方法是细菌培养,这种方法准确率和特异性都很高,但较费时,容易延误病情。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内毒素检测具有速度快,敏感度高,特异性强,是一种能够早期快速诊断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理想的实验室检测方法[2]。
败血症、病例、内毒素测定、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成分、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快速诊断、特异性强、实验室诊断、菌血症、检测方法、毒性作用、细菌内毒素、微循环障碍、内毒素休克、内毒素检测、作用机理、细菌培养、磷脂多糖、菌体裂解
R92;TQ4
2014-07-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004-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