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7-4287.2011.12.068
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链球菌耐药特征分析
@@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SPN)是儿童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Community Acquired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CARTI)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病原菌,约30-50%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与SPN有关[1],不同国家和地区SPN的耐药性差异很大,全球数据[2]显示儿童多重耐药性SPN(Multiple-Drug Resistance Streptococcus pneumonia,MDRSP,≥3种药物耐药)占40%,我国Liu等[3]研究显示MDRSP达90%,临床治疗MDRSP可选择的抗菌素种类有限,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2008标准[4]修改了SPN对青霉素的MIC敏感性折点,目前全球各地多数非脑膜炎SPN仍表现为对青霉素等β内酰胺类抗菌素较为敏感,但MIC分布差异较大[5],已有研究[6]表明随着抗菌素的使用,细菌对抗菌素的MIC出现缓慢而必然的增加称为"基线MIC漂移",最终将导致细菌适应性耐药,并认为这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素耐药的主要机制,对儿童SPN感染,青霉素等β内酰胺类抗菌素是最常选择的有效抗菌素,对SPN有很大的选择压力,本研究通过分析社区医院大样本量的SPN对青霉素等β内酰胺类抗菌素的MIC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对社区MDRSP的合理用药和控制耐药进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社区医院、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肺炎链球菌、菌耐药、抗菌素耐药、β内酰胺类、SPN、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treptococcus、青霉素、MIC、细菌、儿童、耐药性差异、临床实验室、多重耐药性、主要机制、药物耐药
15
TH7;R97
深圳市宝安区科技局计划项目2009398
2012-02-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2147-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