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163/j.cnki.11-5547/r.2019.21.014
脑梗死治疗前后磁共振波谱及临床评分的关系
目的 探讨脑梗死治疗前后磁共振波谱及临床评分的关系.方法 1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行磁共振检查.观察患者脑梗死分期,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磁共振波谱分析指标[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乳酸(Lac)峰位置]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并以临床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减少情况判定治疗效果,总结治疗前磁共振图像特点并分析磁共振波谱与临床评分的关系.结果 100例脑梗死患者中,超急性期脑梗死38例,急性期脑梗死62例.治疗前,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NAA、Lac峰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NAA峰位置均明显升高,且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NAA峰位置明显高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Lac峰位置均明显降低,且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Lac峰位置明显低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10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00%(93/100).患者扩散加权成像检查显示,存在大片高信号影,表观扩散系数图的图像显示患者病灶部位存在均匀低信号影;为患者进行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分析发现,病灶区域与正常区域的NAA相比存在下降,而Lac存在明显上升趋势,并且表现出倒置的双峰.通过分析可知,治疗后在NIHSS评分降低的同时,磁共振波谱分析指标NAA随之升高,Lac随之降低.结论 脑梗死治疗前后磁共振波谱分析指标与临床评分具有一定关系.
脑梗死、磁共振波谱、临床评分
14
2019-08-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