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血管样条纹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特征及意义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1006-4443.2014.05.029

眼底血管样条纹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特征及意义

引用
目的 探讨眼底血管样条纹(angioid streaks,AS)患者在脉络膜吲哚青绿造影中的图像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邢台市眼科医院临床确诊的29例58只眼眼底血管样条纹(A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德国海德堡共焦激光视网膜扫描(HRA2)对所有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ohy,FFA)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同步检查,并对比观察、分析其图像特征.结果 29只眼黄斑区有典型黄斑区新生血管(macular new vessels,CNV)者,ICGA早期26只眼(89.66%)病灶部位呈轻度强荧光,3只眼(10.34%)病灶部位无明显异常改变,但后期29只眼病灶部位均有强荧光着色,但在荧光强度上较FFA图像弱.3只眼FFA检查无异常荧光渗漏灶,但后期呈囊样强荧光潴留者,在ICGA检查中,2只眼黄斑区发现有隐匿性CNV,1只眼黄斑区有脉络膜血管息肉状膨隆呈强荧光斑(idiopathic 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而在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及眼底条纹方面,ICGA早期图像无特征性改变,ICGA后期所有患眼后极部可见一个大范围的类圆形弱荧光灶,其周边可见斑点状弱荧光带环绕,再往周边部则为正常的眼底荧光像.58只眼中有56只眼(96.55%)的眼底条纹呈显著的强荧光,仅2只眼(3.45%)的眼底条纹呈弱荧光.结论 ICGA检查对于发现隐匿性的CNV及PCV优于FFA,但在发现典型性CNV的渗漏上比FFA差,并且ICGA后期眼底后极部呈弱荧光、周边为正常荧光、两者之间为斑点状弱荧光的图象特征及眼底条纹大部分呈强荧光改变,是AS患者的特征性改变.这些特点在临床上有助于对AS患者做出准确判断并指导治疗.

眼底血管样条纹、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诊断显像

32

2014-07-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641-64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1006-4443

21-1348/R

32

2014,32(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