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与树突状细胞对T细胞杀伤白血病细胞活力的影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硒与树突状细胞对T细胞杀伤白血病细胞活力的影响

引用
本研究探讨经亚硒酸钠(Na2SeO3)处理、K562细胞裂解物冲击致敏的外周血衍生的树突状细胞(DC)的生物学特性和体外诱导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应答的能力.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于体外在含3种细胞因子(rhGM-CSF、rhIL-4、TNF-α)的RPMI 1640+10%FBS培养液中培养4天,收获贴壁细胞,实验分4组:DCⅠ组:仅舍DC;DCⅡ组:DC+Se(0.5 μmol/L);DCⅢ组:DC+K562细胞裂解液;DCⅣ组:在DCⅢ组中加入Se(0.5 μmol/L).在培养的第7天于倒置显微镜下进行活细胞观察.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袁型CD1a、CD40、CD83、CD86.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试验检测CTL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IL-12含量.结果表明:各组DC均具有典型树突状细胞形态,均较培养前集落增多.DCⅠ组和DCⅡ组的细胞形态及数量无明显差异,DCⅢ组和DCⅣ组的细胞集落数量增加,悬浮细胞比例增加.各组DC细胞的CD1a、CD40、CD83、CD86表达率较PBMNC明显增高(P<0.01),各组间DC细胞的CD1a和CD40的表达率无明显差异,DCⅢ组和DCⅣ组的CD83和cD86的表达率均高于DCⅠ组和DCⅡ组(P<0.01),DCⅠ和DCⅡ以及DCⅢ和DCⅣ两组之间CD83和CD86表达率均无明显差异.在效靶比例为25:1时,各组DC致敏的T淋巴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率为15.3±2.3%、26.3±3.7%、28.2±4.5%和36.2±3.7%,均明显高于未经DC致敏的单独T淋巴细胞组(5.9±2.4%)(P<0.01),DCⅣ组的CTL效应最强,高于DCⅠ、Ⅱ、Ⅲ组(P<0.01),DCⅡ和DCⅢ组的CTL效应也高于DCⅠ组(P<0.01).而DCⅡ和DCⅢ两组间CTL效应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DC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的上清液中IL-12水平为256.96±64.2、328.12±43.9、322.98±53.5和353.85±46.2 pg/ml,均显著高于未经DC致敏的单独T淋巴细胞组(35.27±27.1)pg/ml(p<0.01),DCⅡ、DCⅢ和DCⅣ组的IL-12水平均高于DC-Ⅰ组(p<0.01),而其在DCⅡ、Ⅲ和DCⅣ 3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舍细胞因子(rh-GM-CSF、IL-4和TNF-α)的体外培养体系可从健康人的PBMNC中收获成熟DC细胞,经K562细胞裂解液冲击致敏可以促进DC的黏附分子与共刺激分子(CD83、CD86)的表达,并可促进DC分泌IL-12和诱导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CTL效应;小剂量亚硒酸钠(0.5μmol/L)对体外培养体系收获DC的形态和数量以及DC成熟标志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它促进DC分泌IL-12及诱导CTL效应与K562细胞裂解液致敏的DC相当,并在诱导CTL效应中与后者有协同作用.

树突状细胞、亚硒酸钠、白血病、K562细胞、IL-12

16

R730.51;R730.54(肿瘤学)

2013-05-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892-897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1009-2137

11-4423/R

16

2008,16(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