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唐代色役研究述评
色役是唐代赋役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目光.20世纪30年代的"食货派"即已对色役进行了早期探索,敦煌差科簿得以利用的50年代及改革开放之初的80年代更形成色役研究的两次热潮.近年来,尽管随着明抄本《天圣令》的发现,色役的相关讨论再次得以提振,但这一研究领域仍有许多重要问题未能达成一致认识,研究视角也有待进一步丰富.如何总结以往经验,进而推动色役研究走向深入显得极为关键.和卫国《唐代色役制研究述评》(《高校社科信息》1997年第2期)已对色役研究进行过简要梳理;胡戟等主编《二十世纪唐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李锦绣《敦煌吐鲁番文书与唐史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张国刚主编《隋唐五代史研究概要》(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及所撰《二十世纪隋唐五代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历史研究》2001年第2期)、《改革开放以来唐史研究若干热点问题述评》(《史学月刊》2009年第1期),张琰琰《近三十余年唐代胥吏问题研究述论》(《中国史研究动态》2016年第1期)也涉及色役研究的相关动态,但或因成文年代较早,或因主旨所限,或失之于简,既无法囊括最新的研究成果,所述也不够系统.有鉴于此,本文尝试以问题为线索,对20世纪以来唐代色役研究状况进行回顾与展望,以期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拓展.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职役通史"19ZDA190
2021-08-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