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产妇产后6周盆底电生理指标及盆腔器官脱垂分度状况全国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7504/fk2015040114

初产妇产后6周盆底电生理指标及盆腔器官脱垂分度状况全国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引用
目的 获得中国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电生理指标及盆腔器官脱垂分度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自2011年10月在广西、广东、河北、河南、山西5省开展多中心横断面研究,在产后6周对产妇基本情况、产科情况及盆底电生理指标和盆腔器官脱垂分度(POP-Q)数据进行采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入组1327例初产妇,产后6周的盆底电生理指标显示,Ⅰ类肌肌力3级以上的占47.5%,Ⅱ类肌肌力3级以上的占43.6%,盆底动态压力为(61.8±29.2)cmH2O.A3反射正常率为66.7%.分娩时会阴裂伤(OR=1.48;95% CI 1.11 ~ 1.97)和工作体位以站位为主(OR=1.57;95% CI 1.06 ~ 2.33)是发生Ⅰ类肌早期肌力下降的危险因素.盆底障碍性疾病家族史是Ⅰ类肌和Ⅱ类肌疲劳度异常的危险因素.盆腔器官脱垂分度中,第二产程延长是后壁Ap点(OR=10.02,95% CI 1.88 ~53.49)和Bp点(OR=5.57,95% CI 1.19~ 26.01)下移的危险因素,会阴裂伤是中盆腔C点(OR=1.54,95% CI 1.14~ 2.09)和D点(OR=2.61,95%CI 1.51~4.53)下移的危险因素.结论 约半数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电生理指标处于受损状态,会阴裂伤和家族遗传史是其危险因素.第二产程延长和会阴裂伤是产后早期POP-Q分度位点下移的危险因素.

初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电生理指标、盆腔器官脱垂分度

31

R711.2(妇产科学)

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妇女盆底功能障碍防治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2015-06-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433-43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005-2216

21-1332/R

31

2015,31(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