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女性骨盆产科生理常数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生育活跃期维吾尔族及汉族女性骨盆生理常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自2012年1月至12月总结新疆地区生育活跃期汉族及维吾尔族女性各90例,南方汉族女性109例,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及骨盆数字化测量技术测量其骨盆的主要产科径线及角度,得出新疆汉族及维吾尔族育龄女性骨盆的生理常数值,并对各组数值进行比较.结果 90例维吾尔族女性中有18例存在尾骨上翘,而汉族女性中未见(P<0.05);新疆地区汉族与维吾尔族女性在骨盆入口平面各条径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径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疆地区汉族女性入口后矢状径(52.79±7.64) mm较南方汉族女性后矢状径(47.70±8.43)mm明显增大(P<0.05),但入口前后径(115.26±8.34) mm又较南方汉族女性入口前后径(122.40±8.27) mm明显减少(P<0.05).结论 新疆地区女性骨盆的生理常数值具有自己的特点,地区内不同种族间也有一定差异.在制定产科径线标准上,要考虑到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间的差异性.
新疆、女性、骨盆测量、数字化三维重建、维吾尔族、汉族
29
R714(妇产科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2585,61190120;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2010009292
2013-05-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265-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