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习性-生境-入药部位-性味功效"的藤类中药相关性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3422/j.cnki.syfjx.20230218

基于"习性-生境-入药部位-性味功效"的藤类中药相关性分析

引用
目的:对藤类来源中药的生长习性、生境、入药部位和性味功效之间相关规律进行挖掘,为辨状论质理论加强论证,为藤本类植物的临床使用及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部分常用藤类来源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入药部位、科属及生长习性进行统计.通过查阅《中国植物志》《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及相关文献资料,筛选出收录在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藤类来源中药共48味,对其性味归经、入药部位、生境及其中药学分类进行归纳总结,使用Excel 2013,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藤类来源中药的分析结果显示,在科属中,防己科>薯蓣科>豆科>葫芦科>木通科;在性味中,寒>温>平>凉>热,苦>甘>辛>酸;在归经中,肝>肺>心>脾>胃=膀胱=肾>大肠;在入药部位中,根及根茎>藤茎>果实种子>花>维管束=全草;在生境分布中,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浙江;在中药学分类中,祛风湿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结论:藤类来源中药四气以寒性居多,五味以含苦味居多,归经以归肝经居多,以根茎、藤茎入药为主,多分布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通经活络、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清热解毒是其主要功效.藤类来源中药的生长习性、生境、入药部位均与其性味功效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藤类来源中药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藤类、中药、生长习性、生境、入药部位、药性药效

29

R284.2;R285;R289;R287;R22;R2-031;R33;R24(中药学)

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河南省中医药文化与整理研究项目;河南省中医药文化与管理研究项目

2023-04-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99-207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1005-9903

11-3495/R

29

2023,29(7)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