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422/j.cnki.syfjx.20201126
基于中医脏象理论构建消渴治疗框架
糖尿病作为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升高,随着病程延长还可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多组织器官损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中医药防治糖尿病临床优势突出,具有鲜明的诊疗特色.祖国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源远流长,近年来在病因、病机和治疗方面的研究也正逐步深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的记载,提示糖尿病的发生与五脏皆有关.通过收集整理消渴相关古籍文献,按照中医理论框架“集成-归真-纳新”的基本构建原则,基于中医脏象理论,分析五脏虚损致消的病因病机多为肝脏虚弱,失于疏泄,情志失常郁而化火;心脏虚弱,心阴耗伤,内生燥热;脾脏虚损,失于健运而运化失常;肺脏虚弱,燥热之邪伤肺,津液失于输布;肾脏虚弱,肾阴亏虚,固摄无权,气化无力不能维持体内津液代谢平衡.总的来说为阴虚热盛.以五脏为空间维度构建消渴治疗框架.总结出消渴的治则治法主要有疏肝理气、调畅情志,清泻心火、滋阴润燥,升补脾阳、健脾除湿,清肺润燥、养阴生津,滋阴补肾、温肾助阳等.通过构建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理论框架,旨在搭建起中医理论与中医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以期为中医古籍文献研究及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提供新思路,为中医理论的传承与发展尽绵薄之力.
脏象理论、消渴、治疗框架、中医理论、糖尿病
26
R255.4;R22;R242;R2-031;R287(中医内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基金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20-06-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