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422/j.cnki.syfjx.20190850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手工与机器煎药对八珍汤中化学成分的影响
目的: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手工与机器煎煮对八珍汤中化学成分的影响,寻找这2种不同煎药方式之间的差异性化学成分.方法:以规范化手工煎药与机器煎药2种方式对八珍汤进行煎煮,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方法,结合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及t检验分析2种煎药方式对该复方中化学成分的影响.通过UPLC-LTQ-Orbitrap MS对差异性化合物进行分析,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3 min,5%A;3~7 min,5% ~8%A;7~9 min,8%~15%A;9~17 min,15% ~25%A;17 ~27 min,25%~35%A;27 ~29 min,35% ~40%A;29~35 min,40% ~95% A),柱温30℃,流速0.4 mL·min-1;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和正、负离子模式,扫描范围m/z 50~1 500.结果:在正、负离子监测模式下,共发现87个差异性成分,通过质谱数据结合文献报道,共识别并鉴定了其中的40个成分,包括洋川芎内酯A,甘草素,阿魏酸等.结论:手工与机器煎药获得的八珍汤煎煮液在色泽及化学成分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若将二者的优点结合起来,在保持手工煎药优势的基础上,借鉴机器煎药包装药液的方式,建立规范的煎药流程,将使中药汤剂的药效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
八珍汤、手工煎药、机器煎药、非靶向代谢组学、差异性成分、洋川芎内酯A、电喷雾离子源
25
R22;R94;R28;C37;R969.1(中医基础理论)
中国中医科学院重点研究专项ZZ10-007
2019-08-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