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神经系统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5-2224.2008.06.019

自主神经系统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

引用
目的 探讨自主神经调节系统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中的作用.方法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选择40例临床诊断为VVS的患儿进行HUTT(基础或基础+激发试验),同步监测实验者平卧位、倾斜后1、3、5、10、15、20、25、30、35、40、45min或者晕厥发作时以及恢复平卧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值:利用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进行心率变异分析.结果 40例HUTT实验组,23例为阳性,心脏抑制型(CI组)2例.血管抑制型(VD组)10例,混合型(MX组)11例,记录平卧位至倾斜住时(T1)、倾斜位全程(12)与恢复平卧位至实验结束(T3)三点的心率变异指标变化.VD组的LF/HF的值在整个试验过程中(T1-T2-T3)始终是升高的(P=0.002).T1时两组的RR、SDNN、rMMSD的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时两组的SDNN、rMMSD值均较平卧时降低,阳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5).至T3时,阴性组的rMMSD值又逐渐升高,与T1相仿,阳性组虽有所升高,但是仍然明显低于T1时(P=0.035).VD组的SDNN值在倾斜后持续降低并始终<100ms(P=0.023).结论 VVS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符合Bezold-Jarisch反射的3个阶段,但各亚型间的变化程度不尽相同,提示VVS患者的迷走神经活性较强,心率变异频域指标较时域指标能够更好地反映VVS患者心脏迷走神经张力的改变.

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心率变异性、直立倾斜试验

23

R72(儿科学)

国家十五攻关计划2003BA720A10

2008-07-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454-45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005-2224

21-1333/R

23

2008,23(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