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5-2224.2007.10.009
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特点及临床分型探讨
目的 探讨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临床特点及临床分型.方法 2003-01-2005-12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确诊儿童再障50例,年龄2~15岁,其中37例接受免疫抑制治疗(IST),观察再障发病诱因、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变化特点、临床分型及治疗转归.结果 86%的儿童再障为特发性,70%患儿病程≤6个月,按疾病严重程度分型,临床诊断重型再障(SAA)38例,轻型再障(MAA)12例,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除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外,还与取材部位、病程及是否接受IST等因素有关.特发性再障患儿强化IST(ⅡST)及单用环孢菌素A(CsA)治疗6个月有效率分别为78.3%(18/23)和40.0%(4/10,χ2=4.59,P<0.05),多数患儿于ⅡST后2~3个月起效,仅1例病程2年余的SAA于ⅡST后7个月达部分缓解.结论 儿童再障多数为特发性,起病急,病情重,临床表现及血象改变严重程度与骨髓增生减低程度相关,特发性再障患儿ⅡST疗效显著优于单用CsA治疗者,宜按国际标准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型和轻型.
再生障碍性贫血、分型、免疫抑制治疗、儿童
22
R72(儿科学)
2007-12-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764-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