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5-4847.2008.02.012

两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引用
目的 比较两种动物作为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ACD) 模型各自的优势,为实际应用中恰当选择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二硝基氯苯 (dinitrochlorobenzene,DNCB) 作为致敏剂,以腹部致敏、背部激发的方法分别建立豚鼠 (连续激发4次) 和小鼠 (1次激发) 两种ACD动物模型,并以丙酮作为对照 .激发后0~96 h,对激发部位进行动态分级.激发后96 h,H-E染色观察激发部位皮肤病理变化,并计算脾指数和胸腺指数.结果 动态评分结果显示:豚鼠激发后72 h红斑程度最强,临床分级以3级为主,并于72~96 h保持不变;小鼠激发后24 h红斑程度最强,临床分级以4级为主,48 h后红斑程度减轻.病理结果显示:两种模型激发部位皮肤内均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脾指数和胸腺指数计算结果显示:两种动物模型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P<0.05).结论 通过上述方法分别成功建立了豚鼠和小鼠ACD动物模型.豚鼠红斑程度较弱,且出现较晚,持续时间较长;小鼠红斑程度较强,出现较早,持续时间较短.

豚鼠、小鼠、二硝基氯苯、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16

R758-22(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2008-06-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32-134,封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1005-4847

11-2986/Q

16

2008,16(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