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坡耕地耕作方式不同时微地形分布特征及水土保持效应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2-3007.2011.02.013

黄土坡耕地耕作方式不同时微地形分布特征及水土保持效应

引用
利用GIS技术模拟黄土坡耕地微地形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水土保持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地表微地形起伏大小依次为等高耕作>人工掏挖>人工锄耕>直线坡面(CK),和CK相比,人工锄耕与人工掏挖微地形呈随机相间的坑洼特征,等高耕作呈沟垄相间的空间特征;雨后CK、人工锄耕、人工掏挖与等高耕作方式下地表高程平均分别降低0.015、0.014、0.018和0.015 m.2)除CK地表填洼量为增大外,其余方式均为减小;地表产流时间依次为直线坡面<人工掏挖<人工锄耕<等高耕作.3)产流量随降雨时间呈先增大,后趋于平稳的过程.4)与CK相比,等高耕作、人工锄耕和人工掏挖产流量分别减小38.17%、17.88%和9.43%.5)产沙量随降雨时间呈先增大,后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的过程,与CK相比,等高耕作、人工锄耕和人工掏挖产沙量分别减小65.6%、36.3%和23.4%.6)坡度对产流产沙的影响主要是坡度越大,产流时间越早,产流产沙量也越大.因此,不同耕作方式的水土保持效应与其形成的地表微地形空间特征密切相关.

耕作措施、人工降雨、地表糙度、黄土

9

S15;S7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蚀过程中地表糙度的演化及其侵蚀响应规律研究"40871133;国家973计划"不同类型区土壤侵蚀过程与机理"2007CB407201;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黄土坡面土壤侵蚀形态演化数值模拟"10501-283

2011-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64-7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1672-3007

11-4988/S

9

2011,9(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