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游地区侵蚀产沙规律及水保措施减洪减沙效益研究综述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2-3007.2004.03.010

黄河中游地区侵蚀产沙规律及水保措施减洪减沙效益研究综述

引用
黄河中游的粗泥沙主要来源于河龙区间(河口镇至龙门)以及泾、洛、渭等几条支流,粗沙来源区与多沙来源区基本一致,形成所谓的多沙粗沙区.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面积为7.86万km2,以22.8%的面积产生了69.2%的总输沙量和77.2%的粗泥沙量.黄土丘陵沟壑区一副区的土壤侵蚀模数最高,达1万2 420~3万6 440t/(km2·a).水土保持措施(梯、林、草、坝等)起到了很好的减洪减沙作用.多项有关河龙区间的研究成果(水文法)表明:20世纪70年代,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沙量为2.08亿~2.75亿t,80年代为3.20亿~4.48亿t,90年代(1990-1996年)为3.16亿t.泾河、洛河、渭河等支流,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洪减沙效益也十分突出.森林植被通过林冠层、枯落物层和根系-土壤层的分层拦截吸收,起到突出的减洪减沙作用.晋西、陇东等试点流域,人工林区与无林或少林区相比,减沙效益高达78%~96%,消除了洪峰流量及猛涨猛落的洪水过程,从根本上控制了土壤侵蚀.今后,应加强不同尺度流域间,水沙运移规律的尺度转换等有关研究.

侵蚀产沙、减洪减沙、水保措施、森林植被、黄河中游

2

S1(农业基础科学)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2CB111503

2004-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41-48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1672-3007

11-4988/S

2

2004,2(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