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肺结核"病名演变看中国近代医学知识的多元汇通
19世纪中前期,中、西医对痨病的认知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华传教士在翻译西医痨病知识时,使用的病名经历了从中国人常用的"痨病"到表明病灶的"肺痨"的转变.结核杆菌被发现后,西方医学界将传统的病因当作诱因整合进新的病理学模型中;中医则将传统的"痨虫"与结核杆菌比附,采纳西医表明病灶的"肺痨"病名,舍弃固有医学知识中与现代科学扞格之处,从而实现了近代知识转型.甲午战争后,留日及翻译日文书籍的知识分子将"肺结核"病名引入中国,具有"科学性"但脱离传统医学知识土壤的"肺结核",在中国的早期推广步履维艰.相较之下,来源于传统又实现现代知识转型的"肺痨"在中国则更为普及.近代中、西医知识转型,进入中国的西医知识及其在地化等,无不体现出近代医学知识形成与普及过程中的多元汇通和知识本身的复杂多样性.
肺痨、肺结核、知识转型、中西医汇通
42
R2-0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8ZDA175
2022-11-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1页
12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