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酵母共生菌中两个组氨酸合成基因在褐飞虱发育中的作用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6819/j.1001-7216.2016.6026

类酵母共生菌中两个组氨酸合成基因在褐飞虱发育中的作用

引用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是我国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专一性吸食必需氨基酸缺乏的水稻筛管液.利用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人们构建了褐飞虱及其体内类酵母共生菌(YLS)参与组氨酸等必需氨基酸的合成途径.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旨在通过基因克隆和 RNA干扰研究Y L S的His2和His6(分别命名为EdeHis2和EdeHis6)在褐飞虱生长、发育和存活中的作用.同源搜索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EdeHis2和EdeHis6均源于Y L S基因组,与绿僵菌 His2和His6高度同源并在系统发育树中形成一个簇,但在褐飞虱基因组中无同源基因.基因的时空表达分析表明,His2和His6在褐飞虱的各个龄期均表达且呈现一定的波动性,在褐飞虱脂肪体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头、足、体壁和中肠.此外,在褐飞虱头和翅的基因组中未能扩增到目的片段,而在腹部能扩增出目的片段.分别注射外源双链RNA(dsEdeHis2或dsEdeHis6)后的第2、4、6天,EdeHis2的表达量分别显著下调45%~60%,EdeHis6下调27%~55%. dsEdeHis2和 d sEdeHis6分别使褐飞虱的死亡率提高了8.3%和9.2%,雌、雄虫的若虫期历期延长了0.43 d、0.33 d和0.65 d、0.36 d,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另外,注射d sEdeHis6的褐飞虱雌雄成虫翅畸形率分别为11%和13%,显著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源于Y L S的EdeHis2和EdeHis6参与褐飞虱组氨酸的合成,与褐飞虱的存活、发育和翅发育相关.

褐飞虱、组氨酸、类酵母共生菌、His2、His6、R N A干扰

30

S435.112+.3;S476.12(病虫害及其防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371939;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2BAD19B03

2016-08-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406-416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水稻科学

1001-7216

33-1146/S

30

2016,30(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