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腹海马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
为了解我国主要养殖的 4 个膨腹海马(Hippocampus abdominalis)群体[山东第三代群体(SD)、福建第一代群体(FJ1)、福建第六代群体(FJ6)、台湾第十二代群体(TW)]和 1 个澳大利亚野生种繁育子代(AS)的遗传结构,开发了 6个具有多态性的膨腹海马微卫星标记,并利用这6个微卫星标记对5个群体的膨腹海马群体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发现 6 对引物在 144 个样本个体中共检测出 63 个等位基因位点,等位基因数目在 8~14 之间,平均为 10.5,且PIC>0.25,表明 6 个微卫星位点都具有较高的多态性.此外,探索发现 5 个群体的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均值分别为 0.6603 和 0.8104,表明 5 个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进一步,通过分子方差分析和遗传分析可知 5 个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各个群体间保持着较高水平的遗传距离,其中台湾(TW)和福建(FJ1)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为 0.4529.综上结果表明,5 个膨腹海马养殖群体之间存在遗传差异且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没有出现遗传多样性降低情况,这些膨腹海马群体可继续用作后续的繁育工作.
膨腹海马、微卫星标记、遗传分析、期望杂合度、遗传结构
31
S917(水产基础科学)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24-08-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537-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