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鲣渔获率与海洋环境关系的时空异质性
鲣(Katsuwonus pelamis)是中西太平洋围网捕捞的重要资源,为探索环境因子对鲣渔获率影响的时空差异,本文利用中国大陆2009-2018年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船渔捞日志数据及相关海洋环境数据,对标准化后的环境因子及渔获率采用探索性回归、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方法进行时空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1)鲣的渔获率具有明显的聚集性,空间上,主要存在2~3处聚集区,分别聚集在西侧152°E~164°E,3°N~7°S海域、东侧164°E~175°E,5°N~4°S海域以及第2季度中的175°E~180°E海域范围;时间上,聚集程度依次为:第4季度>第1季度>第2季度.(2)总体上,各环境因子对鲣渔获率影响空间异质性程度的大小依次为海平面异常(sea level anomaly,SLA)>混合层深度(mixed layer depth,MLD)>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海表面温度梯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gradient,SSTG).(3)SLA 和 MLD 对鲣渔获率的负向影响较明显,是由于表层营养物质丰富海域对应SLA和MLD的值越小.NPP和SSTG主要为正向影响,是由于冷暖水交汇的锋面海域受NPP和SSTG影响较大.(4)检验GWR模型,发现其残差表现出较小的空间自相关,表明GWR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且优于最小二乘法.
鲣、中西太平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空间自相关、时空异质性
29
S931(水产资源)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22-07-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744-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