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与鲢、鲤不同混养模式系统的氮磷收支
采取陆基围隔实验法,选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ythalmichthys molitrix)、鲤(Cyprinus carpio)研究不同养殖模式系统氮磷的收支.实验于201 1年5月开始,10月结束,实验周期为6个月,每月定期采样,围隔面积为7 m×7 m.分别测定了草鱼单养(G组)、草鱼-鲢混养(GS组)、草鱼鲤混养(GC组)、草鱼-鲢-鲤混养(GSC1,GSC2)系统氮磷的输入和输出,并分析了不同养殖模式水体和底泥氮磷的积累情况.主要实验结果为:(1)不同养殖模式下,饵料氮磷的输入是系统氮磷输入的主要途径,分别占总输入的85.54%~93.38%和82.60%~84.26%,其余为放养生物、降水和初始水层.(2)不同养殖模式下,系统氮的输出依次为养殖生物收获、底泥积累、水层积累、围隔布吸附和氨挥发,所占比例分别为62.80%~77.15%、15.19%~27.60%、5.04%~7.71%、1.54%~2.14%和0.22%~0.30%;系统磷的输出依次为底泥积累、水层积累、养殖生物收获、围隔布吸附,所占比例分别为76.46%~80.04%、13.04%~15.14%、4.09%~9.79%、0.71%~1.16%.(3)不同养殖模式下,底泥氮积累量GSC1组和GSC2组显著低于G组、GS组和GC组(P<0.05),而磷积累量GSC1组和GSC2组显著低于G组和GS组(P<0.05);水体氮磷积累量GSC2组显著低于G组(P<0.05).(4)系统氮磷利用率GSC2组显著高于G组、GC组和GSC1组(P<0.05).实验结果表明,GSC2组(草鱼0.38 ind/m2、鲢0.69 ind/m2和鲤0.55 ind/m2)能有效降低系统氮磷的积累,提高氮磷的利用率,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草鱼混养模式.
草鱼、鲢、鲤、混养系统、氮、磷、收支
22
S964(水产养殖技术)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9CB118706;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4CM042
2015-07-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450-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