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齿围沙蚕-牙鲆网箱综合养殖模型碳、氮收支的实验研究
在实验室条件下,设计相同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鱼苗网箱养殖密度(密度5尾/箱,鱼苗体质量约21 g),分别与不同数量的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lbuhitensis,0 g,50 g,70 g,90 g)混合养殖,4个实验组分别记作C、S1、S2和S3,网箱规格为Ф60 cm×30 cm。各实验组设3个平行组,实验进行40 d。牙鲆和沙蚕在称重前均饥饿24 h,同时取5尾牙鲆和20 g沙蚕作为实验初始样品。实验期间,每天07:30和18:00分2次投喂配合饲料,根据对照组饵料剩余情况适时调整投喂量,每个实验单元的投饵量基本一致,此过程中不处理残饵和粪便。实验单元采用微流水,流量为250~500 L/d。实验期间,24 h持续微量充气。至实验结束时,全部生物饥饿24 h。将其全部取出,擦干体表水分,称重后置于70℃干燥箱中烘干至衡重,研磨、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C)的底质积累碳、氮量最高,各实验组水体净输出的氮和有机碳量以及呼吸碳量分别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是碳、氮输入的主要来源。在输出各项中,各个实验组水体净输出氮占输出氮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而系统净排放氮以对照组所占比例最高,但与S1和S2组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底质积累氮所占输出氮比例显著高于S2和S3组(P<0.05)。对照组底质积累碳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各实验组(P<0.05);对照组和 S1组的水体净输出有机碳比例显著高于 S3组(P<0.05),而 S3组碳净排放占碳输出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和 S1组(P<0.05)。碳、氮产投比均以对照组最低。在本研究条件下,双齿围沙蚕在综合养殖模型中可利用牙鲆网箱养殖产生的残饵和粪便,减少底质碳、氮积累,提高产投比,综合养殖模型既可以降低碳、氮排放,又可以增加产品产出。结论认为,网箱养殖牙鲆搭配双齿围沙蚕的综合养殖模型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双齿围沙蚕可以作为牙鲆网箱养殖产生的残饵和粪便的一道有效处理屏障,此模型在港湾和围堰鱼类网箱养殖中更有意义。
网箱养殖、牙鲆、双齿围沙蚕、碳氮收支、环境修复、综合养殖模型
S967.3(水产养殖技术)
国家973计划项目2011CB409805;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13B06,2011BAD13B05;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603022013042
2014-03-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390-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