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鼠感染钩端螺旋体调查和分离株基因种的鉴定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2-2694.2022.00.016

福建省鼠感染钩端螺旋体调查和分离株基因种的鉴定

引用
目的 了解福建省鼠感染钩端螺旋体(钩体)现状及分离株基因种的特征,为钩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2019年根据疫情选取14个调查点,采用笼夜法捕鼠并采集心血或肾脏标本进行钩体培养,测定血清抗体;对鼠中分离保存的23株钩体菌株提取DNA,PCR扩增16S rRNA基因、PCR产物纯化测序,与GenBank数据库收录的钩体17种基因型进行比对确定基因种,并用Mega 6.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福建省鼠种以黄毛鼠为主要优势鼠种,占40.87%(499/1 221)、其次依次是黄胸鼠 19.57%(239/1 221)、针毛鼠 16.79%(205/1 221)和褐家鼠8.85%(108/1 221),钩体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9.32%(207/706),以黄毛鼠最高,为42.16%(121/287),不同地区鼠种构成及鼠钩体感染率不同.23株菌株均扩增出16S rRNA基因的目标条带1 484 bp,测序及序列分析属于致病性的基因种有13株,其中L.borgpetersenii(伯氏)占8株,L.interrogans(问号)占5株,属于非致病的基因种10株.钩体菌株分离自福建省的优势鼠种(黄毛鼠、黄胸鼠、针毛鼠)及不同地区(闽东、闽南、闽西和闽北).结论 福建省鼠类感染钩体普遍,以致病性基因种(L.borgpetersenii和L.interrogans)为主,也携带非致病性基因种,需加强钩体病传染源啮齿动物的监测工作.

钩端螺旋体、鼠类、感染率、基因种

38

R377+.5(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

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福建省卫生健康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项目;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

2022-04-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75-18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1002-2694

35-1284/R

38

2022,38(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