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溶血素毒性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2-2694.2018.00.022

细菌溶血素毒性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引用
许多病原菌能产生溶血素溶解红细胞,但近年发现细菌溶血素还能损伤或致死多种有核细胞和血小板.根据分子结构、结合细胞方式、膜孔道形成机制等不同,可将大多数细菌溶血素分类为重复子毒素家族(repeats in toxin family,RTX)和胆固醇依赖细胞溶素家族(cholesterol-dependent cytolysin family,CDC)毒素.细菌溶血素可通过膜损伤、细胞溶解或裂解、离子失衡相关病变、细胞凋亡或坏死性凋亡以及TLR2/4介导的NF-κB、p38MAPK、JNK信号传导通路和NLRs介导的NLRP3炎症小体引发强烈的炎症反应并导致炎症性组织损伤,从而在细菌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致病作用.

细菌溶血素、膜损伤、细胞裂解、细胞凋亡、炎症反应

34

R378(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00034;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No.LY17H190002联合资助 Fund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30700034;the Zhejiang Provinci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LY17H190002

2018-05-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75-18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1002-2694

35-1284/R

34

2018,34(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