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源弯曲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耐药性、毒力基因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2-2694.2017.01.003

鸭源弯曲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耐药性、毒力基因分析

引用
目的 了解鸭肉生产链中弯曲菌的污染情况及其耐药性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方法 根据GB 4789.9-2014,从肉鸭屠宰链中分离疑似弯曲菌,采用三重PCR方法,对疑似菌株进行准确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弯曲菌分离菌株进行8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参考NARMS标准判定药敏试验结果;利用PCR检测与弯曲菌致病相关的4个毒力基因.结果 根据形态特征、生化指标及PCR鉴定结果,从489份样品中,鉴定出空肠弯曲菌100株、结肠弯曲菌79株,其他弯曲菌8株,弯曲菌的总体分离率为38.24%,肉鸭屠宰前、脱毛环节、掏膛环节、屠宰后样品弯曲菌分离率分别为76.33%、5.62%、24.00%、0%;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弯曲菌对TET(95.72%)、CLI(90.91%)的耐药率较高,对AZI(63.64%)耐药率居中,对CIP(31.02%)、GEN(34.76%)、NAL(37.43%)、ERY(41.18%)、CHL(41.18%)的耐药率相对较低,所分离菌株多重耐药现象较为普遍,多重耐药率达72.19%.弯曲菌分离株对黏附相关基因cadF、鞭毛基因flaA、侵袭蛋白基因iamA、毒素调节基因cdtB的携带率分别为100%、80.75%、71.12%、94.65%.结论 肉鸭屠宰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弯曲菌污染,且其耐药情况较为严重,毒力相关基因广泛存在于弯曲菌中,应该加强卫生管理和抗菌药物使用监督.

肉鸭屠宰链、空肠弯曲菌、结肠弯曲菌、耐药性、毒力基因

33

S855.1(动物医学(兽医学))

the grants from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31400066;the Special Fund for Agro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Public Interest No.20090305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00066;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子课题200903055

2017-04-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5-2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1002-2694

35-1284/R

33

2017,33(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