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BRT与空气质量——一个城市异质性的视角
兴建轨道交通、BRT被认为是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一项有效举措,但在中国缺乏经验证据.利用断点回归方法,分别考察了2014-2016年全国新开通的40条轨道交通线路与24条BRT线路对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影响,结果表明:轨道交通、BRT的开通对空气质量具有显著且稳健的改善作用.进一步结合城市异质性、交通规模与模式特点发现:①当城市经济水平较低(人均GDP< 10万)且人口规模介于100万~500万时,开通轨道交通或者BRT均能缓解城市空气污染程度;当城市经济水平较发达(人均GDP≥10万)且人口规模介于500万~1000万时,开通轨道交通能显著地降低空气污染物浓度.②从交通规模效应出发,现有轨道交通的累积里程越长,新开通轨道交通线路对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越强,而针对发挥BRT线路的环境正外部性,其里程的最优规模应保持在50 ~ 100 km范围内.③不同交通模式视角,BRT_subway模式的城市其新开通轨道交通线路能显著地改善空气质量,但对于subway_BRT模式的城市新开通BRT线路,这并不能带来明显的环保效应.因此,为了避免城市盲目发展轨道交通、BRT现象的发生,二线、三线城市从投入成本考虑,选择新建BRT不失为一项更为合理的措施;对于部分一线城市而言,新建轨道交通或者BRT均难以实现其环保效益.同时,我国的轨道交通规模尚未达到饱和状态,政府应进一步投入资源加以完善;而BRT环境正外部性的发挥要求城市应合理规划BRT里程建设,保证其经济与环境双重效益的实现.此外,对于目前同时拥有轨道交通与BRT设施的城市而言,在现有轨道交通基础上再开通BRT线路这一决策应进行充分的评估.
轨道交通、BRT、空气质量、断点回归、城市异质性
28
F572(城市交通运输经济)
福建省软科学研究项目“福建省污水治理产业技术发展预测与升级对策研究”2017R010062;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大委托项目“中国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产业绿色发展新动能研究”2017TWZ007
2018-07-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