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2104.2016.08.001
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构建、挑战与市场拓展
碳排放权通过市场交易实现效率配置,有理论与实践支撑.“碳排放”作为一种“恶品”,需要不断压缩或定额管控,与“善品”有着本质不同.因而,“碳排放”市场交易有着固有的困境.在国内碳市场构建中,困境还会得到强化.因为,①中国与国际社会、中央与地方、地方之间、政府与企业存在多重博弈,受经济、政治、环境、社会多重因素的制约,排放总量的确定和分配具有潜在的不确定性.②“碳”的核算从属于能源,并不完全独立,是一种具有被动属性的交易品,企业的选择与能效和节能关联,则“用能权”和“碳排放权”重叠.由于碳作为交易品的从属和被动属性,企业的经营决策的碳约束可能被弱化或边缘化,对消费者的价格信号部分失真.③开放的、竞争的市场才是有效率的.但是从欧盟的碳排放贸易体系和国内的试点看,这一系统则是相对封闭的.④如果说高碳产品低品质可以通过市场的自我调节而对企业有所约束,而城市基础设施锁定的碳,其成本只能由全社会担承,在碳排放交易体系中得不到实际体现.⑤用能权和碳排放权有可能一体兼容,但是,碳交易的市场激励传递受到一些体制性因素的约束而失效.因此,中国的碳交易体系构建,需要在顶层设计中考虑碳排放的属性特点,拓展碳排放交易的市场空间.首先,在认知上将“碳交易”从约束变为一种机遇.其次,国家需要将碳纳入预算管理,实现效率配置和有效管控.再次,建立发展导向的碳交易市场,拓展碳市场规模.如纳入森林碳汇,碳市场与生态补偿相关联.最后,鼓励净零碳城市建设.
碳排放交易、市场空间、巴黎协定、挑战、对策
26
X196;F06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273275
2016-10-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