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公共域”与失地农民利益失衡的理论机理剖析:基于租金视角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2-2104.2016.06.011

“产权公共域”与失地农民利益失衡的理论机理剖析:基于租金视角

引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失地问题日益突出.集中体现是农民土地权益损失背后的利益失衡问题.失地利益失衡问题折射了现行农地制度的缺陷—土地产权管制造成土地价格扭曲,进而带来社会福利损失.基于此,本文引入“产权公共域”思想,对失地农民利益失衡矛盾进行了理论机理剖析.在分析中指出,政府在产权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但政府由于“私利”或认知的缺陷往往会使得法律产权偏离现实的经济产权结构.而现行农地产权制度有着较强的政府干预性,农民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在法律上受到一系列约束.典型的事实是农民建设用地增值收益权、土地生态产权的界定缺失.在土地产权管制下,农民不能根据土地用途进行机会成本定价,获得土地最优价格,产生土地“级差租金”利益的损失,这形成了租金供给不能满足租金需求的现实矛盾.着眼于此,基于租金供求视角对失地农民利益失衡的理论机理进行剖析.在模型分析中,结合中国现实失地的特点,将“租金”的意义一般化,除土地因素外,将人口因素也纳入租金供求均衡系统,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地“产权公共域”下失地利益失衡的作用路径.通过理论演绎,本文指出租金供求失衡的三个主要原因:农民获得土地租金低,租金供给不能满足当代人及人口增长带来的基本需求、失地形成的劳动力“过剩”、租金供给不足对经济增长的约束的“反馈效应”.本文进一步提出失地补偿应以最优租金价格为准绳、多种渠道吸纳劳动力,促进劳动力有效配置和辩证看待政府在土地制度变迁中的作用的政策建议.

土地用途管制、“产权公共域”、“级差租金”、士地权益

26

F321.1(中国农业经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6-08-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84-9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002-2104

37-1196/N

26

2016,26(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