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瑞替尼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对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影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3604/j.cnki.46-1064/r.2022.11.11

巴瑞替尼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对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影响

引用
目的 探讨巴瑞替尼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的抗病毒作用及对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首先使用SARS-CoV-2(MOI=0.1)感染Calu-3细胞系,通过RT-qPCR分析新冠病毒感染过程中炎症因子(IL-6、IL-8、TNF-α和1L-1β)、干扰素β(1FN-β)和干扰素刺激基因(IFIT2)m11RNA表达水平.下一步用巴瑞替尼预处理Calu-3细胞2 h,之后感染SARS-CoV-2(MOI=0.1),分别在感染后0、24、36、48h1时间点收集细胞,比较药物处理组和未处理组中上述基因mRNA表达水平及对病毒复制的影响作用.结果 SARS-CoV-2感染Calu-3细胞后,可诱导促炎因子(IL-6、TNF-a、IL-1β)和干扰素及干扰素刺激因子(IFN-β和IFIT2)mRNA水平发生不同程度的显著上调,病毒感染组在感染48h相对于未感染组上调了近100倍或以上(P<0.000 1),上述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随感染时间延长持续增加(P<0.001或P<0.000 1).IL-8 mRNA水平上升幅度尽管无上述基因显著,但也呈现2~4倍的增加.巴瑞替尼预处理Calu-3细胞后,对胞内SARS-CoV-2的复制水平无显著抑制作用(P>0.05).然而,该药物可显著抑制SARS-CoV-2感染诱导的IL-6和TNF-α水平的上调(分别下调5.25倍和3.90倍,P<0.01),对IL-8和IL-1β的水平影响不大.另外,该药物也可明显下调病毒感染对IFN-β和IFIT2水平的增加(分别下调10.51倍和90.78倍,P<0.000 1).结论 巴瑞替尼药物尽管对新冠病毒在细胞内病毒载量水平无显著抑制效应,但可不同程度抑制新冠病毒感染诱导的炎症因子的大量释放,尤其对干扰素和干扰素刺激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考虑到IFN-Ⅰ反应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临床必须谨慎使用巴瑞替尼治疗COVID-19患者.

新型冠状病毒、巴瑞替尼、炎症因子、干扰素、干扰素刺激基因

22

R563(呼吸系及胸部疾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湾实验室开放课题

2023-01-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056-1060,107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热带医学

1009-9727

46-1064/R

22

2022,22(1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