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散性隐球菌病1例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3604/j.cnki.46-1064/r.2022.11.08

播散性隐球菌病1例分析

引用
分析在1例肝硬化脾切除术后患者被新型隐球菌侵入血流引起播散性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与实验室检测结果.患者,男性,30岁,于2016年3月因"脾大、脾功能亢进"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多次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最高39℃,相继伴背痛、左下肢脓肿和右髋关节痛.CT和MRI显示患者肺部病变及多处骨质破坏,期间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2017年4月19日对脓液直接革兰染色、墨汁染色,使用API 32C、Vitek 2 Compact、rDNA ITS和IGS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分离自患者脓液、血液中的菌株进行鉴定,检测患者血清中隐球菌抗原,使用ATB FUN-GUS 3 进行抗真菌药敏试验.结果在新鲜脓液标本墨汁染色后菌株呈现厚厚的荚膜,从脓液及血液中分离出的菌株经API 32C、Vitek 2 Compact,rDNA ITS和IGS序列分析均鉴定该菌为新型隐球菌,血清新型隐球菌荚膜抗原阳性.该菌对5-氟胞嘧咤、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及伏立康唑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4 mg/L、<0.5 mg/L、4 mg/L、≤0.25 mg/L和0.125 mg/L.给予"氟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抗感染治疗2个月脓肿缩小,6个月患者康复.隐球菌感染起病隐匿且临床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经血流播散造成血流感染会累及包括皮肤、骨骼等全身多个脏器.临床应尽早采血培养监测,去除原发病灶以切断感染途径并进行有效抗隐球菌治疗.

新型隐球菌、播散性隐球菌病、肝硬化脾切除术后、血流感染、鉴定、基因序列、真菌药敏试验

22

R379.5(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

河北省卫健委青年医学科学研究课题;河北省卫健委医学科学研究课题

2023-01-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043-1046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热带医学

1009-9727

46-1064/R

22

2022,22(1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