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097/j.issn.1671-2552.2023.09.010
兴安地块南段霍布林岩体成因及其对蒙古-鄂霍茨克洋演化的启示
兴安地块在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强烈,深入了解该时期的花岗岩成因和岩浆演化过程,对完善该地区中生代构造演化的认识及指导找矿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从锆石U-Pb测年、地球化学特征等角度对兴安地块南段的霍布林岩体进行了全面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霍布林岩体由正长斑岩、二长斑岩 2 种岩性组成,且以前者为主.二者的侵位年龄分别为157±1 Ma和139±1 Ma,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2 个阶段,是晚中生代早期构造岩浆事件的反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2 种岩石均具有分异程度中等、富碱、富钠、准(弱)铝质及SiO2与P2 O5负相关的特点,再结合偏高的Zr含量(276.3×10-6~499.5×10-6)及锆石饱和温度(788~881℃),将这 2 种岩石归属为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的I型花岗岩,并向A型过渡;岩体稀土元素总量中等—偏高,弱负Eu异常,轻稀土元素富集而重稀土元素亏损,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K,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P、Ti,尤以正长斑岩更明显.地壳加厚和部分熔融作用可能是岩体主要形成机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其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的后碰撞环境,区域应力场由挤压向伸展转变,进一步推测蒙古-鄂霍茨克洋在兴安地块南段的闭合时限早于 157±1 Ma.
兴安地块、蒙古-鄂霍茨克洋、I型花岗岩、岩石成因、霍布林岩体、地质调查工程、内蒙古
42
P581;P534.5(岩石学)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自然资源部项目
2023-10-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5页
1541-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