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2552.2016.11.006
晚上新世龙门山南段斜向逆冲作用和区域应力场转换
2008年汶川地震(Mw 7.9)同震滑移结果表明,今地壳缩短为近EW向,与龙门山褶皱冲断带斜交。这一斜向逆冲作用的准确起始时间一直未得到很好的约束。基于龙门山南段山前大邑背斜区三维地震解释和构造建模,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和年代学数据,确定了晚新生代存在NE向和近NS向2期构造变形。120km长的NS向构造切割了NE向构造,表明近NS向构造形成时间较晚。山前大邑和邛西背斜区近NS向断层和褶皱的活动,均反映了龙门山南段局部或区域上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的转换过程,渐新世—早上新世的NW—SE向转变为晚上新世—全新世的近EW向。龙门山南段山前发育的NS向构造和汶川地震同震变形均反映出青藏高原东缘最新的EW向地壳缩短过程,为理解青藏高原东缘的隆升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汶川地震、龙门山、斜向逆冲作用、构造应力场转换、地壳缩短
35
P534.62+2;P546(历史地质学、地层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502187;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22501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015M571079、2016T90121
2016-12-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6页
1829-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