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2552.2013.02.019
辽西医巫闾山地区韧性剪切带的应变与运动学涡度
中—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2期伸展作用最终形成了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有限应变分析结果显示,早期(中—晚侏罗世)伸展作用形成的韧性剪切带中付林指数(K)为0.5~0.06,平均值约为2.78;晚期(早白垩世)伸展作用形成的韧性剪切带中付林指数为0.21~2.39,平均值约为1.23.结合有限应变及运动学涡度分析可知,医巫闾山地区2期伸展变形具有不均匀性,中—晚侏罗世伸展变形表现为早期拉长应变、晚期平面应变,纯剪切组分大于简单剪切;早白垩世伸展变形表现为平面应变,早期简单剪切组分与纯剪切相等,晚期纯剪切组分大于简单剪切.对比2期伸展变形环境及古应力的差异,发现早期伸展变形温度高、差应力小、应变速率较大;晚期伸展变形温度低、差应力大、应变速率较小.医巫闾山地区中—晚侏罗世在近水平的伸展背景下,中下地壳发生减压熔融;在晚侏罗世末期短暂的挤压作用后,早白垩世先发生近水平的伸展滑移,之后转为以垂向隆升为主的变形,并最终形成变质核杂岩.
医巫闾山、伸展变形、应变分析、运动学涡度、变质核杂岩
32
P542+.3(构造地质学)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古亚洲洋构造体制与滨太平洋构造体制叠加转变的综合调查和研究》1212011085473;《兴蒙造山带基本构造格局综合调查和研究》121201108547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大青山高级变质岩部分熔融与流变机制研究》40972135;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辽西医巫闻山变质核杂岩形成与岩浆活动》20121067
2013-06-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6页
408-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