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2552.2008.06.022
壶穴、锅穴、冰臼、岩臼等术语的辨析与使用建议
由于专家喜好不同和几本权威汉语专业辞典互不一致,壶穴、锅穴、冰臼、岩臼等术语的使用和理解存在着较严重的混乱状况.[1]本文建议应统一将"pothole"译为壶穴,表示基岩表面因侵蚀而形成的一种凹坑;"kettle hole"或"kettle"译为锅穴,代表冰川沉积区因冰体融化而形成的洼地.[2]对于"冰臼"、"岩臼"的使用,两作者亦未能达成共识:吕洪波建议继续使用"冰臼",等同于"冰川壶穴",对应于"glacial pothole",摒弃"岩臼"这一新的提法;章雨旭建议修改"壶穴"的原始定义,不再强调其快速旋转水流成因,仅强调其"口小、肚大、底平"的形态特征,同时摒弃"冰臼"和"岩臼"等术语,仅用"壶穴"一词,若强调"壶穴"的不同成因,可在其前面加注成因术语,如"冰川壶穴"、"河成壶穴"、"风化壶穴"等.[3]对于其他凹坑,有专用名称的用专用名称,如风化穴(tafoni)、风蚀凹槽、风龛(alcove)等;没有的则用一般词汇,称为"坑"、"穴"、"洞"(pit, hollow, cavity)等.
壶穴、锅穴、冰臼、岩臼、冰川壶穴、差异风化壶穴、术语辨析
27
P54(构造地质学)
中国石油大学引进人才基金项目Y020109
2008-08-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917-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