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地活与活得好——孔子和柏拉图哲学中正义的层级问题及其根本动力
无论孔子儒学中的“仁”与柏拉图哲学中的“正义”这两个重要概念在理论背景、具体内涵及其后续发展等方面的分野如何突出,它们至少都同时涉及到个人的德性涵养以及优秀、适宜的基本城邦社会模式的构造,并且两位哲学家都注重经由个人德性层面的仁或正义进展到国家政治层面的社会正义,这与现代政治哲学中探究社会正义问题的契约论进路形成了巨大反差.正是基于此一情形,近年一些专注于深入思考社会正义问题并且高度重视古代理论资源的研究者和评论家逐步开始在中西比较的视野中分析、辨识孔子和柏拉图这两位各自文化传统中具有开创性、奠基性地位的先驱在正义问题上的洞见和贡献.[1]
孔子儒学、柏拉图、政治哲学、正义问题、社会正义、重要概念、中西比较、政治层面、文化传统、社会模式、理论资源、理论背景、具体内涵、后续发展、个人德性、德性涵养、哲学家、契约论、评论家、奠基性
I20;TU9
该文受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青年团队项目“经典诠释与哲学创新”项目编号:IFYT1213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重大项目“中国正义论:中国古典制度伦理学系列研究” 12RXZD5
2015-02-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1页
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