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48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辅助顺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背景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AMI-CS)病死率极高,及时有效的循环支持是挽救此类患者生命的关键.研究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辅助顺序对AMI-CS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 观察VA-ECMO和IABP联合辅助下,二者辅助顺序对AMI-CS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影响,探讨相关指标变化原因及意义,对比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预后影响因素,为AMI-CS患者寻求相对安全、有效的机械性循环辅助方式.方法 回顾性纳入 2021-2022 年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VA-ECMO联合IABP治疗的AMI-CS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VA-ECMO与IABP联合辅助模式,根据VA-ECMO和IABP辅助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A组(先IABP后VA-ECMO辅助,n=42);B组(先VA-ECMO后IABP或VA-ECMO与IABP同期辅助,n=40).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联合治疗前和治疗后 24 h和 72 h临床指标、治疗情况及相关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 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时间和组间对平均动脉压(MAP)、心指数(CI)、动脉血乳酸(Lac)、肌钙蛋白I(cTnI)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和组间对肾小球滤过率(GFR)、脑利钠肽(BNP)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对MAP、CI、GFR、Lac、cTnI、BNP主效应显著(P<0.05),组间对CI、GFR主效应显著(P<0.05),组间对MAP、Lac、cTnI、BNP主效应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72 h的MAP、CI、GFR高于治疗前,Lac、cTnI、BNP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 72 h的CI高于治疗后 24 h,治疗后 72 h的Lac、cTnI、BNP低于治疗后 24 h(P<0.05).B组患者治疗后 24、72 h的MAP、CI、GFR高于A组,Lac、cTnI低于A组(P<0.05).A组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使用比例高于B组(P<0.05).A组急性肾损伤(AKI)比例高于B组,出院生存率低于B组(P<0.05).结论 相较于先IABP后VA-ECMO,先VA-ECMO后IABP(或ECMO与IABP同期)的联合辅助顺序在改善AMI-CS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心功能、肾功能和组织灌注水平更优,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比例更少,并发症AKI的发生率更低,出院生存率更高,改善了AMI-CS患者的临床结局.
心肌梗死、休克、心源性、机械性循环辅助、血管成形术、气囊、冠状动脉、体外膜肺氧合、预后
26
R542.22(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2023-08-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4439-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