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00
老年人主观认知下降与慢性病共病的相关性分析
背景 主观认知下降(SCD)是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预防的目标阶段,AD与慢性病共病关系密切,但二者间相关性尚不十分明确.目的 探究老年人SCD与慢性病共病的相关性,为AD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广州市城市生活小区和养老机构以便利抽样法抽取≥60岁的老年人612例.采用基础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B)、临床痴呆量表(CDR)、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IS)评定客观认知功能水平,通过SCD标准诊断框架和SCD问卷(SCD-Q9)进行分组,将整体客观认知水平无异常、符合SCD标准诊断框架和SCD-Q9≥5分的老年人分入SCD组,将整体客观认知功能无异常和SCD-Q9<5分的老年人为认知无异常(CN)组.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收集老年人的社会人口学(性别、年龄、居住地、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退休前职业类型、月收入)和健康相关资料〔体质指数、腰围、吸烟习惯、饮酒习惯、饮茶习惯、锻炼频率、午觉习惯及平均时长、睡眠质量、抑郁及焦虑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其中睡眠质量、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及ADL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病人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ADL量表评估;收集老年人的慢性病史,按照疾病种数分为无慢性病共病水平(0~1种疾病)、低慢性病共病水平(2~4种疾病)和高慢性病共病水平(≥5种疾病).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探讨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对SCD的影响.结果 本次调查的612例老年人中,SCD-Q9平均得分为(4.20±1.95)分,SCD组者250例(40.8%),CN组者362例(59.2%).SCD组和CN组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退休前职业类型、月收入、饮茶习惯、睡眠质量、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及ADL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调查中患有慢性病者574例(93.8%),存在慢性病共病者475例(77.6%);低慢性病共病水平者352例(57.5%),高慢性病共病水平者123例(20.1%).SCD组和CN组共病情况的比较中,慢性病共病状态、慢性病共病水平及糖尿病、关节炎、骨质疏松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长、睡眠质量差、有焦虑症状、ADL差、高慢性病共病水平为SCD的危险因素(P<0.05),其中,高慢性病共病水平的SCD发生风险是无慢性病共病水平的1.826〔95%CI为(1.037,3.216)〕倍;受教育年限长为SCD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高慢性病共病水平与SCD相关,是导致SCD的危险因素.社区和养老机构医护人员可将慢性病共病纳为认知功能下降的评估指标,协同实施慢性病共病及相关因素的管理,积极识别和干预SCD,以延缓老年人AD发生发展,推进健康老龄化.
主观认知下降、阿尔茨海默病、慢性病共病、老年人、早期预防、影响因素分析
26
R741;R195(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广州市老人院;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2023-03-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241-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