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53
早期心房颤动筛查的成本效果分析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无症状房颤发作隐匿,居民知晓率低,易导致不良结局,带来沉重负担,疾病筛查应先行于并发症的预防,无症状房颤的筛查和科学管理至关重要.当前国内外房颤筛查的焦点问题包括最适筛查人群的探讨、筛查设备与方式的优选、筛查参与度的提升、确诊者抗凝治疗的规范及最佳经济性筛查方案的评估.本研究纳入25篇房颤筛查相关文献,系统梳理近5年患者管理指南中的房颤筛查部分,综合专家意见,从常规筛查的筛查策略、筛查设备、筛查参与度、抗凝参与度及卒中后筛查的监测时长、监测方式方面,分析目前房颤筛查的研究进展,并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剖析房颤筛查的策略对成本效果的影响,明晰筛查和抗凝治疗参与率的经济性作用,以期指导临床实践.目前国际上房颤筛查与管理的公认指南为《欧洲心律学会指南》及《北美心律学会指南》,房颤筛查成本效果的相关研究多采用马尔可夫(Markov)模型进行终生模拟,卫生经济学评价指标包括卒中事件、出血事件、质量调整寿命年(QALY)、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等.多数指南/共识建议选取65~75岁的高风险人群应用便携单导联心电仪等新型设备进行常规筛查,以利于连续监测,提升房颤检出率;对于卒中后筛查,国内外指南均强调在隐源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卒中患者中进行房颤筛查,筛查手段主要聚焦到长程心电图和植入式心电记录设备(ICM)上.综上,虽然目前对房颤筛查成本效果的认识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许多分歧有待弥合,同时我国相关研究不充分,对房颤筛查的卫生经济学研究更为欠缺,未来需要基于国内的环境,构建更加准确、具体的筛查模型,通过大量实践完善我国的房颤管理指南,为提升居民寿命和生活质量、减轻医疗经济负担提供循证依据.
心房颤动、疾病早期检查、诊断筛查项目、全科医学、成本效果分析
26
R541.75;R-05(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三期护理学苏政办发号;江苏省人民医院临床能力提升工程护理项目
2022-12-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04-11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