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270
天津市不同胸痛中心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诊治的影响研究
背景 2014年天津市首家胸痛中心成立后,天津居民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连续3年下降.对胸痛中心建设的效果进行评估,将对进一步建立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的 评估天津市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诊治情况,提出完善胸痛中心建设措施,为胸痛中心模式的推广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9年2月在天津市33家胸科医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801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医院将其分为A、B、C组,A组为在未通过胸痛中心认证的胸科医院就诊的患者(n=915),B组为在通过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版)的胸科医院就诊的患者(n=6981),C组为在通过胸痛中心认证(基层版)的胸科医院就诊的患者(n=115).比较三组发病-到达本院大门(S2D)时间、发病-首次医疗接触(S2FMC)时间、首次医疗接触-首份心电图(FMC2ECG)时间、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FMC2B)时间、到达本院大门-球囊扩张(D2B)时间,以及24 h强化他汀治疗、β-受体阻滞剂使用、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Ⅲ级血流、出院联合应用药物〔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他汀、β-受体阻滞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系统阻滞剂〕占比.结果8011例STEMI患者S2D中位时间为117(147)min,S2FMC中位时间为100(128)min,FMC2ECG中位时间为2(2)min,FMC2B中位时间为76(47)min,D2B中位时间为67(32)min.三组FMC2ECG时间、FMC2B时间、D2B时间,以及24 h强化他汀治疗、β-受体阻滞剂使用、术后TIMIⅢ级血流、出院联合应用药物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B组FMC2ECG时间、FMC2B时间、D2B时间低于A组,术后TIMIⅢ级血流占比高于A组(P<0.017);B组和C组24 h强化他汀治疗、β-受体阻滞剂使用、出院联合应用药物占比均高于A组(P<0.017);C组FMC2ECG时间、D2B时间低于B组,24 h强化他汀治疗占比高于B组(P<0.017).2017-2019年,三组STEMI患者D2B时间排序为B组<A组,D2B时间<90 min占比排序为B组>A组.结论天津市胸痛中心模式(标准版)可明显降低STEMI患者再灌注时间,规范STEMI患者临床用药并改善预后,但不能缩短院前急救时间,未来需继续推进区域胸痛中心的建设,挽救更多的患者.
心肌梗死、血管成形术、气囊、冠状动脉、胸痛中心
23
R541(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2020-08-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3615-3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