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156
心房颤动患者短联律间期室性期前收缩易发部位研究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患者短联律间期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与心室解剖位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323例心心房颤动动伴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24 h动态心电图.通过Lorenz散点图测量心房颤动患者室性期前收缩点集中最短联律间期,并采用逆向技术确定该室性期前收缩的起源部位.结果 室性期前收缩起源左、右心室心尖部的联律间期最短,测量值分别为(380±55)、(394±58)ms,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心尖部短联律间期测量值低于左心室流入道、左心室流出道、右心室流入道、右心室流出道(t=4.89,P<0.01;t=5.61,P<0.01;t=3.90,P<0.01;t=5.99,P<0.01);右心室心尖部短联律间期测量值低于左心室流入道、左心室流出道、右心室流入道、右心室流出道(t=2.18,P=0.03;t=3.09,P<0.01;t=2.07,P=0.04;t=3.11, P<0.01).结论 心房颤动患者心尖部较易发生短联律间期的室性期前收缩,其可能与病理生理及心尖部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心房颤动、心脏复合征、早搏、Lorenz散点图、心电描记术、便携式
21
R541.75(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2018-08-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2499-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