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7-9572.2016.33.00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社区管理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适宜的社区管理模式及管理效果,提高社区医生对冠心病患者 PCI 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防治能力,减少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在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诊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 PCI 后患者87例,其中回到社区接受社区医生管理者为干预组(47例),无法回到社区接受社区医生管理者为对照组(40例)。项目专家组成员接受原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的培训后,再对具体管理干预组患者的社区医生进行培训。社区医生对干预组患者进行管理,对照组患者不予任何管理。项目专家组成员在两组患者PCI 后6、12个月时进行电话随访,记录两组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服药情况,评估患者生活方式、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PCI 后6、12个月时,干预组体质指数( BMI)、收缩压( SBP)和三酰甘油( TG)均较对照组下降(P <0.05)。PCI 后6个月时,两组钙离子拮抗剂( CCB)、硝酸盐类药物服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CI 后12个月时,两组 CCB、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服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组别是 PCI 后6个月睡眠、烦躁、抑郁的影响因素,组别是 PCI 后12个月规律运动>2次/周并>30 min/次、吃快餐次数>3次/周、饮酒<22 g/次、睡眠的影响因素(P <0.05)。PCI 后6个月时,两组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PCI 后12个月时,两组心肌梗死、靶目标血运重建(TLR)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以社区为单位开展 PCI 后建档管理,有利于冠心病的二级预防。社区医生对 PCI 后患者的有效管理可以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其危险因素。
血管成形术、气囊、冠状动脉、社区健康教育、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19
R54(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2016-1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4061-4066